香港中通社11月2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黎金良)針對中國近期對日本發出的強硬外交言辭,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20日接受中通社訪問時進行深度剖析。他直指日本近代史是中國現代化的阻礙,並強調日本缺乏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資格,背後原因在於其軍國主義思想未獲徹底清算,且對外政策缺乏獨立自主性。

香港中通社圖片
從“迎頭痛擊”到“沒資格” 重話背後外交信號
近期,因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言行,中國接連對日發出強硬表態,先有“迎頭痛擊”之警告,後有直指日本“沒有資格”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批評。王義桅認為,使用如此嚴厲的詞彙在外交上確實非同尋常,但這是必要的。他比喻,如同當年中國就朝鮮戰爭發出的警告,某些情境下必須使用清晰而強烈的語言,才能讓“裝睡的人”清醒。他特別提及近日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的“斬首論”,認為這類表述旨在揭露日本某些勢力試圖挑戰中國核心利益的危險意圖。
王義桅分析,中國發出重話有多重深意。首先,他從歷史角度指出,日本在甲午戰爭後兩次入侵中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絆腳石”。他強調,日本的歷史觀存在嚴重問題,並未真正認為自己被中國打敗,這種未經徹底清算的軍國主義思潮是當前問題的根源。
其次,他揭露日本當下的戰略動向。王義桅指出,日本正利用美國的戰略部署(如在沖繩部署可能裝載核武器的反導系統)作為“底氣”,加速自身武裝,並試圖突破二戰後和平憲法的束縛。他認為,日本近期關於“台灣有事”及“緊急狀態”的言論,已撕下其“和平發展”與“無核三原則”的偽裝。
王義桅進一步指出,中日關係正面臨嚴峻考驗。他認為日本必然會阻止中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而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前景也因日韓“討好美國”而令人“心寒”。他強調,對中日經濟合作不應再存有幻想,政治與經濟難以完全分開。
日本“入常”前景?國際支持度與中國反對立場
關於日本尋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目標,王義桅直言其“沒有資格”。他分析,國際社會對日本“入常”的真實支持度存疑。他解釋,安理會改革若進行,應優先考慮非洲國家的代表性,而非僅以經濟實力或人口為標準。他更指出,日本在外交上缺乏獨立性,其成為常任理事國實質上等同於“增加美國一票”,這不僅中國反對,其他現任常任理事國也因權力稀釋而不樂見。
王義桅表示,中國長期強調全球南方的權益,料將聯合“全球南方”國家及曾遭日本侵略的亞洲國家,共同維護二戰後的國際秩序,反對日本試圖擺脫戰敗國束縛的行為。他認為,中國的反對立場結合了“鬥智、鬥勇、鬥法”的策略,並將借助美國不希望被拖入衝突的心理,牽制日本的冒進勢頭。
王義桅最後總結,當前對日關係需要“智、勇、法”,並做到“有理有利有節”。他警告,當今國際形勢類似一戰前的“夢遊者”狀態,大國可能被稀裡糊塗拖入衝突。中國的強硬表態,既是對日本軍國主義殘餘的揭露,也是為了劃清紅線,防止區域緊張局勢失控。中日關係的未來,關鍵在於日本能否正視歷史並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完)
【編輯:康土泉】
